技术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光热发电的突出特点是,电源可控且具有储能系统,与传统化石能源发电特性非常接近。因此,光热发电不仅可以替代火电,也可以带动风电、光伏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但现状是,光热发电规模在我国还很小。”日前,在甘肃敦煌举行的光热峰会上,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徐晓东说,“对光热发电不重视,对其优势没有充分认识,是导致这一现状的重要原因。”
集发电储能于一身,光热项目有优势
随着我国 个百兆瓦级光热电站——首航节能敦煌100兆瓦塔式光热示范电站成功并网发电,光热发电如何更好地发展成为本次峰会聚焦的话题。会议上,多名专家表示,光热发电目前仍属可再生能源的“小众”领域,但和风电、光伏相比,光热发电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集发电与储能于一身,是稳定的可控电源,发展前景广阔。
当前,我国已确定到2020年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占比中要分别达到15%和20%的发展目标。这意味着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量占比要达到10%,风电占比也要达到10%。按照这一比例,折合成光伏装机需达到7.2亿千瓦。与此同时,按照规划目标,燃煤火电装机到2030年要降到9亿千瓦。海量的光伏装机,需要配备储能设施,而储能面临成本较高的问题。
据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孙锐估算,7.2亿千瓦光伏装机,要对应配套3.8亿千瓦的储能。而投运1亿千瓦的光热项目,可将3.8亿千瓦的配套储能降低到1.3亿千瓦。光热项目的优势不言而喻。
酒泉市能源局局长陈学军表示:“光热发电享受的*电价较风电、光伏更高,而且不限电。这是基于绿色革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考虑,同时也说明我国光热发电前景广阔。”
周期长,经历沉淀才能迎来爆发
光热发电与光伏有本质上的区别,光热行业周期相对较长,更需要耐心等待。
浙江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建祥说:“光伏是电子行业的递增,建个光伏电站,厂家不可能单独给你设计光伏板,都是大批量制造。光热是机械行业,每个设备都定制,几乎没有通用的。光伏的施工、验证都很快,不到半年就建成了,很快就能证明有没有达产。而光热建设周期是两年多,建成后还需要两年时间验证技术路线。但是,光热项目一旦通过了拐点,就会迎来爆发性增长。如果国内的光热项目今后两年有很好的发电量数据,2020年底产业将进入实质性爆发性增长阶段,到时可能忙不过来。”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部副主任王霁雪认为:“光热项目的建设过程和海上风电颇有相似之处,前段进展缓慢,后期会迎来爆发式增长。二者的相似之处还体现在,投资体量都非常大;技术比较复杂,技术风险比较高;在很多环节上是一种串联的关系,一个问题可能带来整个链条的中断,直接影响后的结果。”
“国内海上风电起步于2005-2006年,但到了2017-2018年,才真正迎来爆发点,产业开始加速度。光热发电行业也需要经历一个发展和沉淀的过程,才能迎来真正的爆发。”王霁雪说。
光热发展面临的另一难题是资金补贴。王霁雪坦言:“风电和光伏的快速降价甚至平价,对光热发电是利好。一方面,光伏和风电退出补贴,才能把补贴的空间让给其他行业;另一方面,风电和光伏经济性增强,有利于和光热发电的融合发展。”
中广核新能源德令哈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雄表示,短期内靠补贴没问题,但行业要持续发展,不能一直依赖于补贴。
首航节能总经理高峰说:“整个光热产业链一定要互相支持、互相维护,共同把这个产业发展好。尽管在有些项目上存在竞争关系,但应该看得更长远。光热市场足够大,需要有更多的企业聚集到光热产业中来。”
政策支持和产业链协同不可少
作为新兴行业,光热发电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支持,长远来看,更离不开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合作。
有与会人士表示:“征地费用高是行业面临的一个较大问题。如果光热电站和光伏电站一样,从面征变成点征,企业的资金压力会小很多。”
对此,徐晓东表示:“作为*来讲,应该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可以给出一些优惠条件。比如土地,一开始可以考虑让项目免费用。初始阶段虽无直接收入,但可以带来人气,带来其他产业。有了人气,地方的发展就有了基础。”
北京富瑞恒创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8月,成立至今已经和国内多家教育机构,全国各地多家企业有过长期的合作关系,专注于新型材料试验机的研究,长期聘请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的专家为技术顾问,并成立新型材料检测仪器研发中心。
北京富瑞恒创科技有限公司是集专业设计、开发、生产与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股份制企业,专注于新型材料试验机的研制、材料检测技术的提高及材料试验方法的创新,是国内的材料试验检测仪器的生产企业。
富瑞恒创仪器研发部拥有行业内you秀的、的研发力量及技术团队,,并成立新型材料检测仪器研发中心,是对推动国内材料检测技术的提高和试验方法创新的重要技术保证力量。富瑞恒创同时还与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国防科技大学等全国数十所科研院所开展紧密合作,并为中国国fang军工企业及航天科技企业和重点实验室定制生产了大量标准和非标准的测试仪器。